-
世界上的小提琴的生產地有哪些
小提琴固然發源于16世紀的義大利,這是一個無可爭論的事實。然后由于工匠的遷移,小提琴的制作技傳到西歐其他國家,主要是英國、法國和德國,然后再傳到東歐等國。最后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傳開,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到底哪個地方的小提琴好,也許不能用發源地來簡單回答。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東西被發明以后,發源地由于制作歷史悠久,制作經驗豐富,那里產品的質量比較容易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很多時候,一個產品的質量跟它的發源地也并沒有直接的聯繫。比如電話,雖然是美國發明的,但是很多美國制造的電話常令人大失所望。美國發明…
-
小提琴最基本的保養常識
小提琴要能時時保持最佳的狀態,一定需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及隨時注意各部分的保養才行。先談一下小提琴最基本的保養常識吧!弦樂器是以自然干燥的木材制成,所以最怕潮濕,絕對不要讓琴沾到水或用沾水的布擦拭,除了對漆有害之外,也會影響到木材,不可不慎。 因此,下雨天或是當天氣潮濕時,記得不要將小提琴暴露在外,如果不小心或無法避免時,一定要盡快將琴用干布擦拭之后,將琴放置在冷氣房內或開有除濕機的空間中一兩個小時,立即將琴內的濕氣去除。而平時也可以在琴盒之中擺放干燥劑,以維護小提琴的健康。至于要用什么來清潔琴…
-
《看琴說話》- 看美國制琴師輕體提琴 有感
有上一次我挖坑的經驗-看捷克制琴師實驗小提琴有感這次大家在看圖說話的時候明顯謹慎了很多。這是好事。評價一張圖片,一支作品,第一感覺絕對重要。但考慮到每個人的不同語境,保持一顆平和之心是十分困難但十分必要的。 讓我們先從設計者自己的介紹出發,看看他的出發點在哪里。超輕樂器Ultralights是一個系列,它有不同的樂器。下面的圖片分屬于兩支不同的樂器,它們之間也有很大不同。 這里我完整的照搬制作師自己的文字描述,只做最基礎的翻譯,有一定英文水準的朋友大可以自己試著去感受。我在每一段后面,留下我自己…
-
臺北遇見成田達輝:我的小提琴從不離身
2018年夏天,成田達輝與李昀陽在臺北城中教會舉行音樂會,現場氣氛熱絡。去年夏天,臺北有三場私人屬性高且別致的小提琴音樂會,在熱鬧的城市里祕密舉行,那是來自屢獲國際大賽獎項的日本小提琴家成田達輝和旅歐鋼琴家李昀陽,一場是李昀陽的獨奏會,一場是兩人二重奏音樂會,另一場則是在都會里的某座小音樂廳,前者現場私人音樂會、眾人聚攏的熱烈氣氛,至今令人難忘;后一場兩位音樂家則是由主持人以訪問式音樂會方式演出表演,邊訪問,邊穿插音樂演奏,和觀眾零距離互動。 而這等應當出現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的音樂,就發生在臺北…
-
菜市場的小提琴制作人Corvus
制作一把小提琴首先要挑選琴模,再制作側板、面板、背板和指版再上漆,動輒需時9個月的制作時間甚至更久,主要受天氣的影響,等待油漆干透的時間很難判斷,油漆的厚薄、溶劑的濃度等因素都有影響,不干透便裝配琴的油漆會剝落,放在琴盒中會脫色,放上琴馬后會留下印痕,小提琴的背板和琴頭用楓木主要因為夠堅硬、紋理漂亮,用杉木作面板因為具有彈性,不會太軟或太硬,琴聲才會震蕩的更好,琴頭的指板是一把琴最常接觸的部份,使用楓木的話會磨蝕的很快,所以后人加工改用烏木。 小提琴大概緣起于文藝復興時期,優美的弧形琴身是結合科…
-
小提琴的基本聲學知識
為什么小提琴會發出聲音? 當小提琴弦通過拉奏或撥奏時,它會激發周圍的空氣顆粒以相同的頻率振動。想象吉他是一個以撥奏為主的樂器,小提琴的弓毛就是演奏無數撥奏的指甲 – 因為弓毛上有無數個鋸齒,因而產生無數個撥奏 ,這就是所謂的傾斜振動或稱鋸切振動。 如何讓琴弦的音調變高? 縮短弦 增加弦的緊張度 根據物理定律,基本音調會隨著弦線長度的縮短以及弦線的張力而變高。如果需要讓琴弦拉奏高八度,頻率會增加兩倍,張力會增加八倍。 然而,每條弦在提琴上都是一樣長的,所以一條產生較低音的弦,上面會纏繞…
-
提琴的“心臟” 三款世界知名的琴碼
小提琴琴碼(琴橋或琴馬)是除琴箱主體以外對音質影響最大的配件,稱它為提琴的心臟。小提琴琴碼種類較多,基本高檔提琴配備的琴碼都是進口琴碼。進口提琴琴碼常用的有:AUBERT(法國奧伯特琴碼)、DESPIAU(法國三棵樹琴碼)、TELLER(德國泰勒琴碼)等一些進口琴碼,這需要根據提琴選本質擇合適的琴碼。 AUBERT(法國奧伯特) AUBERT(法國奧伯特琴碼)是AUBERT出品的琴碼,AUBERT秉承自從1865年制造琴碼悠久傳統,選用上等具有緊密紋理的楓木制成。選用干透多年的優質木材,木紋順直…
-
小提琴買新琴好,還是買舊琴好?
雖然是說小提琴的確是音質越;拉越好,但是800元的練習琴音質的潛力再好也不會好到哪里去。而且小提琴這東西很難說啊,一定要自己拉過覺得哪個順手哪個音質自己更喜歡點才可以買。幾百塊錢的價格區間光看價格是看不太出來的。我建議你還是找小提琴老師或者學小提琴的人去分辨下音質,看看哪個更好點。 補充一點,你那兩把只是非常普通的初學者練習琴,如果你只是為了平時隨便拉幾下也不太追求技巧什么的,從省錢角度來說還是買便宜的吧。 首先要告訴你的是小提琴的好與不好與新舊沒有必然的聯系,一把老舊的小提琴即便是歷史很悠久,…
-
Andrea Amati 法皇九世小提琴
在1966年,一支由Andrea Amati為法皇查爾斯九世制作的小提琴回到了它的家鄉Cremona。2016年是它回到故鄉的50周年紀念日,我們利用這個機會來近距離的欣賞一下這支樂器。 在Cremona小提琴博物館的珍寶室里面有一支非常珍貴的,由Amati為法皇九世制作的小提琴,在琴身內部有一個可見的手寫標簽:Fait par Andre Amati en 1566 sous la regne de Charlse IX Restaure par N。lupot a Paris en 1818…
-
曼托瓦小提琴制作第一人彼得.瓜奈利
今天我們離開千篇一律的小提琴之鄉克萊蒙那(Cremona),南下很短的距離,來到另外一座城市 曼托瓦(Mantova).如果你還不知道瓜奈利家族的組成,請先閱讀這一篇文章,有助于你了解家族的人員構成和特點特色。今天的主角是一位在Cremona“混不下去”,決定單槍匹馬的單干一番事業的 Pietro Guarneri,彼得.瓜奈利,通常我們把他叫做“曼托瓦的瓜奈利”,用于區分與他同名的侄子“威尼斯的瓜奈利”,二者都叫Pietro. 通過今天的文章,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歷史是簡單明了的。我們與其去看拍…
-
小提琴耶穌瓜奈利 1743“Brusilow” — 從古典經典中逆襲
近日,又一支“耶穌”瓜奈利的古典名琴落戶中國。隨著媒體對于小提琴制琴藝術的關注的提高,這支號稱上億身價的樂器風風光光敲鑼打鼓的來到了中國。我可能和大家的心情不大一樣,我的感覺,更多的是無奈和唏噓。不久前,一支Strad就被中國買家高價購入。然后呢?除了各種無用的報道,就沒有然后了,最后還是給外國人用去了。一代名琴就像馬戲團的動物一樣,被“玩兒”了個遍。 當這樣一支樂器來到中國,沒有任何媒體有興趣介紹它的歷史,它的審美取向,它的制作靈感。而已不一而同的對準了“最昂貴”“最頂尖”這樣的俗不可耐的字眼…
-
耶穌.瓜奈利小提琴作品細節剖析
就像許多的瓜奈利提琴一樣,這支大概制作于1725年的 “Enescu, Cathedral”的約瑟夫 瓜奈利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耶穌”瓜奈利小提琴的早期歷史并不為人所知。它最早的記載是在 Eugene Gand 1870年的筆記中出現。 當它當時被從Gand &Bernard Freres公司購出,由Monsieur Millont購買,一位Marseille音樂學院的教授。到了1896年這支樂器由Monsieur Brouzet所擁有(可能是一位醫生),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