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把大提琴拉好,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演奏方法,它要求演奏者心態放松,形體自如。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拉出好的聲音。
在當代科技的發展中,我們的每種樂器都已突破了國界的限制,大提琴的演奏在這樣的環境中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這種形勢,我們要融入各派的演奏技術,建立適合實際情況的科學教學體系,這已成為大提琴在演奏藝術教學與實踐中的當務之急。本文主要對大提琴在演奏中發音的一些關鍵問題略作闡述。
一、弓和弦的準確觸點
1、掌握好弓和弦的準確接觸點。在弓和弦這二者中,弓是施力的物體,弦是受力的物體。運弓就是表現出弓子的施力作用,那么弦受的力是另外一個跟它相等但是方向相反的力。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運弓至中弓后一直到弓尖這個過程中,演奏者必須在施以適當壓力的同時,補償兩個力的不等。主要方法是可以借助我們的身體,用前胸頂住琴的背板向前做相應的推動,使受力體的摩擦力增大,進而使這兩個相反的力達到大致“相等”。這樣一方面身體在主動應用和被動調節的關系上就比較自然。另一方面在上半弓,弓尖運弓發音時,手不抖,聲音就不會變得虛弱,在表現音樂時就可以恰到好處,演奏者也會感到更加得心應手。
2、掌握好相對固定的觸弦點。所謂相對固定即在空弦,某一個長音或某一個把位內的音時,弓在弦上的接觸點是需要相對固定的,如果這時能很好的控制住琴弓,在拉動琴弓的過程中相應的上下滑動,則能更好的使音色趨近完美。在不改變弓速和弓壓的情況下,把位越高,接觸點就要越靠近琴碼,反之接觸點應適當上移,只有樂曲需要輕柔和暗淡時,演奏的接觸點才應靠近指板運行,要用眼睛注視弓和弦的接觸點,這樣能幫助我們找到純凈的聲音,同時要注意弓在弦上的平穩性,保證聲音穩定,音色純美。
二、對聲音的預告感
發音練習在訓練中尤為重要,要做到對每個音加以不同程度的正確控制并能專注地分析聲音的每一個細節。我們要想發出音樂中所要求的一種聲音,那么我們頭腦中必須先想像出這種聲音的實質,這就是內心的聽覺。由我們大腦指揮身體作出正確的反應,追求出這種聲音。一旦聲音發出我們的聽覺就要加以嚴格監聽,直到滿意為止。對音樂的預先感覺要求演奏者要有所準備,不要手忙腳亂,心中要有歌唱性,要隨著音樂自然流動腦子隨時都處在尋找最佳聲音的狀態,并對聲音加以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另外,在運弓時要有一個好的正確的起奏,因為只有好的起奏才能使琴弦有規則的充分振動,從而發出優美純正的聲音,起奏的音有強有弱不能一概而論。安靜柔和的起奏要以柔和的力度和較少的弓毛從非常接近琴碼的地方開始運弓;熱情有力的起奏;可事先加上壓力并配以快的運弓速度,讓弓咬住琴弦,發出剛勁有力的聲音。
總之,大提琴的發音是需要長期體會和練習,需要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只要我們抓住大提琴演奏發音問題的關鍵環節,刻苦訓練就一定能夠演奏出美妙而動聽的音樂。
